【资料图】
原标题:不可靠的“好消息”可能消耗社会凝聚力
4月25日晚,北京国标(青岛)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文学在其短视频账号上发帖称,传言中涉嫌参与数起儿童拐卖案的“梅姨”已落网。“和公安部公布的照片完全一致,一周内拿着她的照片给她同居的老头看看就清楚了”。4月26日,增城和广州警方对外发布消息时均对“梅姨在广州落网”的消息予以否认。增城警方表示“没有抓获相关嫌疑人”。广州警方也表示“经初步核查,梅姨在广州落网的消息不实”。随后有消息称,“梅姨”在广西柳州落网,媒体核实后,该消息也被官方证伪。(红星新闻 4月26日)
短短两天之内,“梅姨已被抓”的话题前脚刚上热搜,“梅姨在广州落网消息不实”后脚便将其取代。对那些关注打拐工作、痛恨人贩子的热心网民而言,他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般。事实上,不仅是普通网民,就连“梅姨案”涉及的被拐儿童家长,也受到了这则消息的影响。被拐儿童申聪的父亲申军良在接到孙文学提供的消息时,一度兴奋得睡不着觉。然而,在警方证伪此事后,他和跟随他寻找孩子的家长都不免感到失落。
作为传说中的拐卖儿童惯犯,“梅姨”牵涉多起性质极其恶劣的案件,在舆论场上可谓臭名昭著。然而,她究竟姓甚名谁、年龄几何、长得什么样子,却一直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。事实上,就连“梅姨”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都不好说——指向她的线索,只有其他犯罪者的供述而已。因为这份神秘性,“梅姨”成了打拐进程中的标志性人物。此案一旦得以侦破,必然能极大提振公众对打拐事业的信心。
不久之前,自称与“梅姨”同案的两名拐卖犯张维平、周容平被最高法核准死刑,再度牵动了公众对“梅姨”的关注。在这一背景下,任何与此相关的“风吹草动”都有可能震动舆论。一方面,这种现象说明公众在打拐问题上具有坚定的社会共识,但另一方面,缺乏真凭实据的爆料,也很容易把人的热心浇凉,使人产生“浪费感情”的被欺骗感。长期以来,面对拐卖儿童犯罪,社会力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不论是日常防备人贩子,还是帮助受害家庭寻找失踪儿童、举报犯罪线索,都有赖于大众的积极参与。不牢靠的“好消息”,虽然能让人一时高兴,却可能形成“狼来了”效应,消耗来之不易的社会凝聚力。
所谓“梅姨落网”一事,究竟是造谣、乌龙、还是“有待证实的真相”?当下还不能完全说清。面对记者采访,孙文学称确实有一名疑似“梅姨”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查获,值得进一步比对。然而,当记者向其追问消息来源、嫌疑人在哪里落网等问题时,孙文学只回复了一句“现在我不说,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”。
作为孙卓被拐案代理律师,孙文学的身份与名气,使其发言自带一定可信度。但是,就算确实掌握了什么不便透露的独家消息,在没有明确定论的情况下,也不要轻易传播“梅姨落网”的消息。珍惜与呵护公众对打拐事业的热情与支持,不要好心办了坏事。(杨鑫宇)